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認識大雅 > 地理環境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地理環境

大雅區所轄里面積一覽表

位置

台中市行政區域圖

本區位居臺灣中部臺中盆地之西北方,東鄰潭子區,西接沙鹿區;北毗神岡區,南連北屯區、西屯區為界。全區參考面積約為32.4109平方公里。

大雅區行政區域圖

本區現轄有15里,東西寬而南北窄,地形略呈菱形。本區行政政區域原分9村,因人口增加自87年2月1日起大雅村分村為大雅村、文雅村、上雅村,三和村分村為三和村、二和村、四德村,自95年1月23日起上楓村分村為上楓村、雅楓村、大楓村,其參考面積如下表:

  

 

考面積(平公里)

大 雅 里

0.4000

87.02.01分村

上 雅 里

0.4541

87.02.01新村

文 雅 里

0.8000

87.02.01新村

三 和 里

1.4209

87.02.01分村

二 和 里

1.1051

87.02.01新村

四 德 里

1.2631

87.02.01新村

員 林 里

4.1721

 

西 寶 里

2.6251

 

六 寶 里

3.8611

 

橫 山 里

5.7441

 

秀 山 里

4.1941

 

忠 義 里

3.0321

 

上 楓 里

1.6203

95.01.23分村

雅 楓 里

0.4913

95.01.23新村

大 楓 里

1.2275

95.01.23新村

全區面積

32.4109

 

地形

地形

本區位於臺中市中心地帶,由於東南部屬於臺中盆地之廣大平原影響,地勢西部高而東南低,西半部銜接大度山台地,其山麓部份均向東南緩傾,以西南境界附近之大肚山海沷313公尺為最高點。臺中盆地北為大甲溪廣闊洪涵平原,其西側屏有大肚傾動地塊,但因面向盆地之地塊東側緩斜,被盆地沖積層厚覆,並無明顯界線。本區西部與大肚台地相鄰接,其台地斜面囊括橫山、忠義里諸地,則古文獻史料所指之「阿河巴橫崗」。大肚臺地呈南北長方形,北起自大甲溪南岸,南達大肚溪北岸,南北全長約為20公里;其東側以緩斜面向臺中盆地,西部以較急斜面,銜接清水海岸平原、臺地縱走向大致從北北東向南南西,為一塊不對稱臺地,被推測為一傾動地塊。 臺中盆地係一長形構造盆地,北寬南窄,主要為聯合沖積扇面,此地區被認為地質時代與大肚臺地同為連成一體,範圍廣闊之古沖積扇面。本地區土地利用甚為發達,平原主要種植水稻,山地則多栽種旱作物或果樹等;由於水利發達,農業豐富,早為人口與聚落之集中區。

地質

地質本區轄區內之地質,構造與台灣中軸之脊梁山脈,在地質、地形上主要方向,大致相同。屬於洪積層覆蓋之大肚臺地以及厚覆沖積層之臺中盆地,雖較不顯明,惟其臺地東側斷層線所作走向,與臺中市附近丘陵,幾乎可知其相關性。 臺中盆地係由現河流沖積所成,此一廣大地層,皆由礫、砂或粘土所合成。排水情形為尚佳至不完全,約各占其半,土壤分佈面積較大。管理方法類似砂頁岩非石灰性新沖積土。洪積層大玫分於大肚台地附近,其主體為大小各種岩石塊及礫岩所成,其上面經常覆有赭土層,內並不含化石。臺地上赭土為表土之弁地礫層所成,地面上赭土層甚為發達,赭土層下之礫石層之一部,分層於臺地礫層,其下即為砂層,呈背斜構造。 橫山斷層,係為小活動南北性斷層線,其與清水斷層間,有呈北北東向南南西排列之Kern-but群。該群係因斷層線崖部,受侵蝕成低窪部,其間餘留之小丘群。橫山Kern-but群之東側有與小丘群排列其行之直線層崖線谷Ken-col,呈谷中鞍部地形。

土壤

本區地處臺中盆地西北端,屬於大甲溪古沖積扇之一部分,平地主要有砂質岩老沖積土及非石灰性新沖積土等。其土壤之底層即為第四紀洪積層所餘留之礫石與紅壤(赭土)。而其生成主要與現成河川及雨水從大肚臺地斜面運積有關。 以土壤分類而言,大雅系土壤(紅壤類),大部份分佈於大肚臺地東緣至筏仔溪以西,其土壤包含細砂質、粘質及砂質粘壤土三種。以成土因子而言,係磚紅壤化土壤之發育程度較淺者,為幼年紅壤,但其表土層形態,因農作影響有所改變,惟底土則仍呈現紅壤之特徵。 另外有所謂西屯系土壤,係發育於第四紀洪積層上,主要物質由卵圓形石、礫及砂之混合而成破壤而露出卵石層。至於粘質壤土,大多分佈於大肚臺地斜面部分,因受沖刷作用相當劇烈,殊難有較完整之剖面。而砂質壤土,亦分佈於大肚臺地東部,其主要物質由粗砂、細土、埴土及粘土等所組成。 紅壤土化育度極高,質地細緻黏重,除pH 值低,土壤呈極酸性至強酸性屑粒狀或小鈍再塊狀,有機質含量低,肥力瘠薄,多施用磷肥。

河川

本區主要溪流,以人工圳渠為主,由於早期開發葫蘆墩圳流經境內,水利咸稱發達 。其間有筏子溪上游段橫穿本區境內而過 o 筏子溪發源於臺中市神岡區社口里,流經本區橫山里等地,至烏日區西南方注入大肚溪 。日治時期,於大正10年後,大興土木整修水利圳道,將筏子溪、紅圳系統匯合於大雅街東側,築排水門,以管制防洪,灌溉用水之功能。今有部分里民,每引用建此排水門,稱為「水壩」而誤導「埧仔」地名,由於建排水門而得稱。

氣候

本區氣候根據士偉氏(Thornthwaite Sysetem)分類法屬熱帶潤濕氣候B2A ‘ ra ' 型,熱而潤濕,潤濕指數為40至60,年雨量較少,約1500毫米;雨水集中於夏季,夏季雨量位全年雨量之80%以上,冬季則較為乾旱。年平均溫度約在 19度至21度之間,其中最高溫在七月份可達30度以上,最低在一月份為10度以下,風速最大期間在一月至二月之間,因受季節性風所影響。

 

 

  • 市府分類: 便民服務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19-04-30
  • 發布日期: 2013-04-28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大雅區公所‧人文課
  • 點閱次數: 30347